终于,千呼万唤的注册制制度改革在2023年2月17日,落地了。满瑞网认为,全面注册制的落地意义有几个方面:
发审委是90年代股市诞生后就应运而生的产物,用途是审核申请上市的企业到底能发行还是不能发行,后来业务扩展到再融资的申请与审批。这个部门归证件会领导,通常管发审的都是挂副主席的人,换个角度理解,大部分出纪律问题的也是这里。全注册制后,这个部门直接裁撤了。即时转移审核功能到交易所,引出第2个意义。
现有的交易所是30多年前创立的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,以及前几年独立设置的北京交易所,即新三板的。由于此前交易所没有审核权力,单纯只是伺候已上市公司,发发公告,维护日常证券交易,等比较简单而无油水的工作,所以,各交易所的负责人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。你不会不认识谁是证件会主席,但你绝对不会知道谁是交易所所长,(职位上好像叫总经理,忘了。)而且,历任主席完全不需要有交易所管理经验,也从来没有一个是从交易所里提拔上去当主席的。由此可见,交易所这个层级的管理人完全没有存在感。全注册制之后,审核权力归交易所,等于,地位如火箭般飙升了。
注册制顾名思义,改变的仅仅是上市制度,理解上可以认为是从严进,变成宽进。半注册制从2020-7开始,已经证明了这点,从那个时刻开始,上市速度比以往任何时间都快。前一阵子我还嚷嚷着总数超过5000家了,而现在已经准备接近5100了。
至于退市会加速?想你都别想,谁家的壳不是壳?是壳就会值那么一点点钱,而这种钱的计算单位是按照亿来表达的,普通老百姓能放过这个数字的诱惑,而轻易放弃壳,让公司随便退市?想你都别想。上市容易了,不代表壳没用了。只不过没值得比以往多的钱罢了,但终归还是钱来的!保壳的方式改变了而已,要知道,人民群众路线里,方法总是比问题多的。然后就有第4个意义。
我们对日股价震荡在两分钱内波动的时分图叫织布机,通常发生在盘子大股价低的股票里,那么日后,这样子的股票会越来越多,退市它们又轮不到或者不愿意退,但股价常年没表现,业绩又不好,不赚钱就没分红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另外一种就是日成交不足1000万,以后可能甚至日成交金额不足500万,没有资金愿意参与日常交易说明没人会看好它们,也就没有所谓的价值可言。这些都是僵尸股的主要表现形式。中国股市不会出现国外那种仙股,这是受到自身规则限制,低于一元就退市,但维持一元以上苟延残喘地维持十年甚至更久的上市公司很多,炒股的就需要自主摒弃掉这些股了。
打新曾经是,现在部分是,一个绝对赚钱的方法。但推进全注册制后,一级市场站稳了绝对的收割高点,二级市场只能站好待宰。很简单,注册制后的上市定价只会一步到位。公司上市容易了,以前求爷爷告奶奶才能上市时需要降低身价,现在不需要了。自然而然就进一步减缩了二级市场的盈利空间。纵观港股,美股的新股上市后,无一不是如此。既然中国股市也执行注册制,自然就是国际惯例了。那么,打新会发财的时代终结了。二级市场就成了完全的一个亏钱比赚钱容易得多的地方了。这也是所谓的去散户化的终结形态。
总结来说,注册制只是完成了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衔接问题的改革。鼓励的当然是勤劳的一级市场公司,它们做的好就能上市,上市了就能按亿级别衡量身家,给勤劳一个造富的机遇。但,请记住,这对二级市场来说,这并不是一个好事。所以全面注册制短期内是利空的,长期,再说吧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满瑞网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