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瑞网可以这么断言:跷跷板效应是全注册后,最常态化的股市表现。无论是股指,还是个股板块,现在最常见的就是你涨了我跌的状态。上证指数对应创板,甚至上证指数对应同交易所的科创板,都有如此的表现。
其原理,我认为可能是这样的:1.在没量的情况下,很难大规模跷跷板效应;2.日均万亿后,跷跷板效应就会越来越明显。这是因为全注册制后个股越来越多,对应的市值会越来越大,现在的日均万亿对总市值70-80万亿,基本不可能驱动整个股市出现群涨的模式。然而,万亿对某些板块则还是富裕的,这就出现了如人工智能板块日成交金额占了总成交金额40%+的盛况,钱都到一个板块了,那么其他板块自然死翘翘。这也是跷跷板效应的名字来由。
看昨日的板块上涨,涨的都是叫新能源的,而这时候人工智能那边就只能大部分下跌,且跌幅还不少。这样,又成了一个跷跷板日。最好的状态当然是前天卖出涨嗨了的人工智能,瞬间抄底了昨天跌成狗的新能源,那么,昨天就又嗨了。这就是跷跷板效应中的节奏问题。别妄图每次的跷跷板节奏都能把握的十分完美,根本不存在这种完美把握节奏的人和思路。
实话说,可以百分百保证,今年就有人只靠新能源,完全没有介入人工智能的短线追涨行为,硬生生地把账面做成是正盈利的。所以,把握不住跷跷板节奏,就死扛,扛着扛着,也就那么回事,瞬间一天就可能回血了很多了。举个例子:50元的创板股,4个板就能100元,再四个板就能200元,总需要时间大约是2周左右,跌了4个月足足80天,也就8天时间就能补亏损翻倍盈利诸如此类了。玩过跷跷板的小朋友都知道吧,压得越低弹起来就越高的。
总结一下上述的表达:1、跷跷板效应是常态化的,需要学习和接受这个过程;2、左右横跳不是不可以,有本事就跳来跳去,没本事趴好也不见得是坏事;3、以后的股市行情,不存在全体牛市的情况下,如何做好自己的选股配置是头等大事,二等大事就是考虑如何跟着行情进行跷跷板的折腾。
至于说为什么轮到新能源板块反弹,其实很简单:业绩问题。当下炒的火热是人工智能,当下又是年报、一季度集中刊发的时间,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炒的都是现有的品种,并不是什么新型的产业,从本质上区分,人工智能炒软硬两个方面,软指的是AI+应用端,表象是游戏啊,文化传媒啊等部分,这部分企业年报和一季度报不算太好,(顺便告诉你们,为什么出版社会这么火,并不是他们会有什么AI的发展,仅仅是他们的业绩属于稳定的那种而已。)软的那边属于稳定,且并没因多了个AI业务而增加业绩,自然无法证明AI能助推公司业绩提升(估计明年会有公司的业绩因此而脱颖而出,不过那是明年的事情咯),到了硬件方面就是半导体为首的企业,年报还好说,一季度几乎全线崩溃,这就导致了,先因炒概念而火热的人工智能板块,无法得到业绩的支持,换句话说就是编的故事没法圆了。
而另一方面,选来选去,看来看去,今年一季度还能打的就剩下新能源了,就算是锂矿公司的业绩不好,对于中下游的风光储来说反而是好事,大部分的风光储(注意区分少了个锂字)一季度业绩依然是保持增长的状态。那么,这么一对比,就只能是风光储,新能源这部分的板块来跷跷板人工智能了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满瑞网观点
秒配网2024-02-09
大趋势一旦扭转为向上的板块股票,回踩就是为了更好的上涨,不要买入大趋势往下的股票,一定要买入大趋势往上的股票,任何投资者都要尊重趋势的力量,要有大格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