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很多人在导论“通缩”的问题,通缩通俗说就是物价涨不上去,大家都不消费的现象,但是就最新的调查发现,今年5.1预计出游人数并不少,甚至很多酒店都已经爆满,而且物价也不低,那为什么还会有人担心“通缩”问题呢?
过去经济增长很强劲的时候,无论是出口还是我们自己的内需,大家感觉不到什么,毕竟属于良性循环,企业生产正常,大家就业率高,有钱了就花,结果经历了三年之苦很多的消费习惯改变了,好像一下子之前局面被打破了,不仅仅是我们国家,全球都是这样,如此以前的生产和生活链全变了,这样就导致了需求一下子降低了。
当然这种降低是人们负债引起的,以前大家收入高的时候都买了房子,现在收入下降了按照以前的杠杆还钱就吃力了,这个时候唯独通过减少各种大件的消费品来应对变化,所以说就有点大家都不愿意花钱了,然而本质是大家不愿意花大钱了,比如说买房子啥的,房子毕竟对很多的产业链影响权重很大,现在房子的销售萎缩了,所以就形成的通缩的假象。
衡量通缩的指标比较多,首先是总体物价水平低迷,其次是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增长缓慢甚至是下降,还是采购经理指数PMI以及PPI等都处于景气指数以下,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3月统计数据看,虽然中国经济呈现回暖迹象,但相当之弱,而且如果搞不好还有下滑的可能。而且,导致大家觉得通缩的原因,主要还是下面这几个原因:
1.消费需求积压释放。疫情期间,消费需求受到抑制,现在疫情逐步好转,原本的消费需求得以释放,使很多场所出现爆满。但这属于需求积压的短期释放,不代表经济通缩压力消失。
2.消费结构变化带动部分行业。疫情使消费结构出现变化,比如线上消费比重上升带动快递业务量激增。但其他许多传统行业消费仍面临压力。部分行业火爆不代表整体经济活跃,通缩风险还在。
3. 流动性宽松支撑市场热度。中央银行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,增加市场流动性,带动股市、楼市等活跃,进而也带来部分消费的恢复。但这主要依靠政策激励,真实经济基本面并未完全恢复,难以持续。一旦政策退出,市场热度可能消退。
4.局部爆满不代表全面繁荣。一两个场所爆满,不代表整个经济形势活跃,很可能是个别行业或企业起到带头效应。但其他许多传统行业受疫情影响依旧严峻。局部爆满不代表经济全面繁荣,通缩压力不会轻易消除。
总的来说,当前一两个场所爆满,主要是疫情期间需求压抑后的短期释放,以及个别行业火爆带动,但并不代表经济通胀压力已经完全释放。要全面判断经济形势,还需考虑更广泛的经济数据和更长期的趋势。单纯依靠某一个场所或时间段爆满而判断经济通缩威胁已解除,这种判断可能过于草率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满瑞网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