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大家对结构性行情的现象已经有清晰的直观的认知,反应到个股和账户盈利上,抓对了结构上涨的股票,尽管指数波澜不惊,但账户能稳步上升。相反,抓不对结构上涨的股票,跌起来也是如寒冬的冰一样,有彻骨之痛。满瑞网认为,可以用第一性原则来理解结构性行情。
首先从指数去理解。自从道琼斯发明指数这个工具以来,200多年过去,它依然是分析市场最有效的工具之一。而所谓指数,简单的理解就是所有个股的集合。这里是指综合指数,而分类指数就是分类板块所包含个股的集合。
为了理解的方便,我们假设现在市场对每个个股的权重赋予同等的值。当指数如何在机会一条线上横走的时候,要么所有的个股都是横走,要么就是分化。就是说,如果一部分个股开始上涨,那么必定有一部分个股下跌,才能保持指数的横向小幅波动。当那些上涨的个股越来越猛烈,而指数还是保持横向小幅波动,那么可以断定,另一部分个股的下跌也越来越惨烈。
其次,可以从权重的角度去理解。在这个基础上,如果赋予个股不同的权重,那么这样的惨烈会变成彻骨之痛。所谓权重不同,如果一个上涨的个股的权重需要两个下跌个股,甚至更多下跌个股的权重才能平衡。这样的情况下,上升的个股越高,下跌的个股就越深。这是目前市场的真实情况。而上升个股随着股价的上升,市值变得更大,权重就会更大,下跌的股票需要更多的数量和幅度才能保持指数横向小幅波动。
2017年的行情是权重股和小板股的结构行情,现在是每个板块中10%的个股和另外90%的个股的结构性行情。而上涨的个股绝大部分是有业绩上行作为支撑,这是极其重要的底层逻辑。
再次,从市盈率角度去理解。科创板的平均市盈率是90多,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是60多,都处于绝对的高位。如果集体上涨,那么必将迎来全市场的泡沫破灭。按照以前A股的惯性,科创板和创业板板应该是牛市结束,大幅杀下来,但这次不是这样,而是市场用结构性的行情来维持着平均市盈率的高位。从而看到创业板和科创板有部分的股票涨幅非常的好,而大部分如庐山瀑布,飞流直下。
目前传统的大市值个股也有不少走强,比如金属,金融,证券等。以前小板股,题材股涨得好,那么伴随这些传统大市值个股的下行来平衡市场,如今这个也变了。
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A股产生了一批长牛,这些长牛的市值越来越大,也就是权重越来越大,这样的情况下,指数小幅震荡,必定有大批个股不断向下。
这些是对结构性行情的底层理解,对于我们操作的意义是极其重要。不要对市场的短期波动一惊一乍,如果看到下跌就逃跑,上涨就追,这段时间会来回吃耳光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满瑞网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