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日经225指数,创出了三十三年来的历史新高引发热议,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?满瑞网来跟大家分析分析。
讨论日本的指数,得先讲清楚日本的经济。大家都知道,在三十四年前,日经指数创出38957点的历史新高后,舞会戛然而止,童话故事在午夜12点钟,一切恢复成了原样。日经指数一路跌到08年底的6990点,这段历史,被称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。这段往事的原因,简单归纳为三点:
第一,宏观层面,日本当年陷入了资产负债表危机,导致了技术性破产。当年,日本经济红火,日本的银行大量的提供贷款,居民和企业使劲的借钱,加杠杆,负债去买地、买资产,当时东京都地区的地价几乎可以买下半个美国。后来,日本泡沫破灭,地价下跌,资产缩水,于是资产负债表上,左边的资产项目的价值,不能覆盖右侧的负债了。经济波动,资产缩水,但是债务是刚性的,它可不管你盈利还是亏损,当这种因为资产价格下跌,导致资产小于负债的情况,就叫做技术性破产,或者资产负债表危机。这导致日本居民和企业,杯弓蛇影,看到债务就害怕,再也不敢去借钱,后来日本央行再怎么宽松货币都无济于事,于是经济陷入停滞。
第二,微观层面,日本的产业,选择技术路线时,点错了科技树。过去十五年的智能手机这一波科技浪潮,日本没赶上;而可能持续下一个十五年的电动车浪潮,日本似乎也没有在这方面发力。全球的产业变迁,如同在浪潮之巅冲浪,一个浪尖没赶上,下一个什么时候再来、能不能赶上,都不知道了。
第三,贸易层面。越南包括韩国,在出口方面过去这些年增长迅速,而日本曾经经济崛起的年代,主要靠全球市场和对外贸易。而今全球贸易增速放缓,而日本在出口方面,竞争优势又不像七八十年代那么强,这也是影响日本经济的一个重要侧面。
基于这三方面,日本的GDP持续平稳,但是几乎零增长。而问题来了,为什么经济零增长,但是指数创出了新高呢?
统计学中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,就是在一个封闭系统中,经过无数次的交换和重新组合,数据的排列,大多数人会以为是正态分布,但其实结果是幂律分布。什么意思呢?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,在一个经济不增长的系统里,企业利润会向头部有优势的企业进行集中。
比如日经225指数,它就是日本经济中影响力最大的两百二十五家企业。我们研究发现:这个指数十年来上升了2倍,而市盈率从25倍下降到19倍,可以推论出,这225家企业的盈利,整体平均增加10%,推动了日经225指数的股东权益,每年上升8%。
这给了投资者几个巨大的启示:
1.一个指数能不能升值,和GDP关系不大,而和指数背后的企业盈利关系巨大。
2.对投资者来讲,不一定盲目追求特别高的经济增速,即使像日本经济长期零增长,但是完全不影响有优势的企业,盈利能持续增长。
3.日本他山之石的案例,也给了投资者更多的信心。你会发现,类似的情况,在中国资本市场也有:头部企业的盈利比过去增加了,份额比过去更大了。中国目前有将近5%的GDP增速,比日本高的多。虽然不像过去我们百分之十几,甚至百分之二十那么高的经济增速,但是你会发现,企业盈利的质量提高了,这是对投资者更有利的局面。
最后,还有一点,日经指数创33年新高,巧的是,巴菲特此前刚好投资了日本,他究竟发现了什么?有机会我们也来研究一下吧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满瑞网观点
启盈策略2023-12-14
啥破逻辑。结算中心这几年乘着利好逐步减持。也就是割韭菜。那么多不可能一下子减持完的。现在股票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