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股投资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,比如“硬三年软三年,商业模式又三年”就是一个核心规律。意思是,科技行业先是有硬件的升级,才有软件的兴起,最后是商业模式的落地,这是科技周期的产业晋级和投资顺序。
A股投资者印象最深刻的上一轮科技股牛市是13-15年的互联网+行情,但实际上这轮科技股牛市是始于2009-2010年。2009年国内上3G,2010年4G全球商用,所以中兴通讯09-10年涨了六倍。2010年iPhone4上市,同时3G网络建设完善,国内智能手机业务开始井喷,A股开启一轮3年多的苹果概念股牛市,歌尔股份09年底启动,13年见顶,涨了20多倍。
13年,国内4G商用,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90%,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开始大爆发,A股进入3年移动互联网牛市,东方财富12年底启动,15年见顶,涨了50多倍。16年,白马牛市启动,开始重估商业模式/行业格局好的行业龙头,A股海康威视开启10倍之旅,16-18年初涨了6倍,18年调整后19年再次上涨,21年初见顶。港股腾讯控股15年震荡后,16年再创新高,两轮上涨后21年初见顶,一共涨了6倍。
可见,从2010-2020年的十年周期来看,A股先走了三年多的3/4G和电子硬件股牛市,然后走了近三年的移动互联网+的软件股牛市,最后走了三四年的白马股牛市,差不多就是“硬三年软三年,商业模式又三年”的规律。
本轮以AI为核心的科技股牛市,大概率也是遵守先硬后软再白马的炒作规律,只不过,因为AI技术迭代很快,导致行情不是以年为单位,而是以月为单位运行,可能要改成“硬三月、软三月,商业模式又三月”,一年就走完了过去十年的周期。
目前AI行情整体上还是算力领涨,2月到现在,运行了两个多月,但如果只看4月以来近半个月行情,涨幅前排中传媒游戏标的占比越来越大,行情已经开始呈现算力主导过渡到应用主导的一些特征。
不少朋友说,自己比较早的参与了AI牛市,有些人也是早早就重仓的,但是因为知道大部分股票是题材炒作,因此大都是短线操作,即使买到了好票,跌了也不敢拿,频繁换股、追涨杀跌,导致没赚到什么钱。一些朋友说,不是不知道拿住票才能赚钱,只是对个股理解不深,不知道哪只票才是走到最后的核心,对AI革命信仰也不够,不敢无视市场、无脑死拿一两只票,只能随波逐流,一看要跌就赶紧跑。对此,满瑞网的建议就是多从整体思维和终局思维的角度去思考。
整体思维的意思,一是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,不能只看自己手里的或者自己关心的票,还要看整个市场在关心什么,二是要站在整体板块的角度看结构变化,什么方向在走强,什么方向在走弱。终局思维的意思,不是说非得成为预知未来的那个先知,而是多做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终局推演,并且不断用新数据验证和校准,这样能尽量让自己看的更远一些,然后站在可见的未来考虑当下应该怎么做。
建议大家每隔一段时间就做一下市场和板块的梳理,并经常做历史回顾。如果从AI行情一开始,就用整体思维和终局思维做了一些预判,这些预判包括行情级别(至少是超级题材,大概率是产业革命)、行情运行时间(不是一两周,也不是一两个月,而是至少看1-3年)、行情高度(出现一批十倍股,应用空间最大)、行情发展阶段(先游资后机构,先概念后算力,再应用最后白马,数据贯穿)、算力最核心板块(GPU和光模块)、应用最核心板块(传媒游戏)、各条线的核心标的。
建议关注标的如下:算力给的是景嘉微、寒武纪、剑桥科技、天孚通信,数据给的是海天瑞声、中文在线、视觉中国、掌阅科技,应用给的是昆仑万维、万兴科技、汤姆猫,如果不管市场涨跌,平均持仓一直拿着不动,如今已经稳赚翻倍以上。如果还能结合行情发展阶段做一些节奏优化,收益会更高。
那么,当下怎么做呢?很简单,立足应用,布局商业模式。尽量拿住产品落地、场景成熟、商业模式好的标的。这是万兴科技、汤姆猫趋势最稳走势最独立、能够穿越一二波行情的主要原因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满瑞网观点
金十策略2024-02-26
所以赶紧研究怎么用股票稳定赚钱吧,至少以后失业了有个生活来源股票期货配资2023-12-08
我经常听我朋友和网评的一些言论:这股票票突破平台,趋势向上,股价即将拉升,买入大赚,我以股市10年的经历告诉我,一直以来,股市的这些东西压根就没什么变化。现在的我听到这些言论的时候,我觉得非常的蠢,这种逻辑为什么会有人认同。炒股和投硬币真没啥区别,基数够大连中10次的大有人在,这些人就是所谓的“股神”